2015年1月27日 星期二

優質書系列 –飲食中的四大平衡(一)

箴言 14:13  
人在喜笑中, 心也憂愁. 快樂至極, 就生愁苦.



被譽為西方醫學之父的希伯克‧拉底,他這樣說:「你的食物就是你的藥方,你的藥方就是你的食物。」

英語當中有一句名言:「We are what we eat.」意思是:我們就是自己所吃下的東西。

隨著科學的發展,尤其是近代科學實驗的研究發現,食品對於大腦有直接的影響,這就證明食品不單是滿足身體的需要和味覺的享受,還可以滿足心靈的需要。研究發現,記憶、睡眠和運動的協調性,疼痛、感受、心情、情緒變動和學習能力等,都與我們每天所吃下的食物有關。

以日常食用的大豆為例,大豆當中含有豐富的卵磷脂,就是身體記憶力的主要能量,並且大豆內所含的低聚糖正是幫助大腸健康的最好物質,因為這種低聚糖是促進雙歧桿菌生長的最佳物質,而雙歧桿菌正是保證腸胃健康的重要菌族,因此我們要學會選用食物,以保證身體的健康,我們選擇食物的時候,要了解食品的特點,好讓食物能夠促進我們身體的健康。

按照現代營養學的觀點,傳統食品是以五穀類為基礎,遵循各民族的地域、風俗而建立各具特色的煮食文化,以平衡和健康作為基本原則,我們認為傳統食品選擇全穀類和蔬菜為主,這是經過長期的經驗實踐和總結,對於身體健康、防病及治病充滿智慧的決擇。但建基在這水土飲食文化之上,因為現代人生活的緊張和環境污染,加上城市生活缺乏各類型的天然食物,人類已經研究出最新的食物金字塔,其重要性是以魚油(Omega3)為首要,蔬果是其次重要的,五穀類的澱粉應該比較少吃或盡量避免。

讓我們嘗試從食物的平衡性和中醫的角度來看看,現代營養學加上五千年中國的智慧和文化,再加上中醫(功能醫學),與及身體平衡化的觀念,讓我們得知飲食當中必須有四大平衡的原則,接下來的文章當中,我會逐一為大家討論和分析這些原則和它們相關的資料。

首先,第一個需要注意的平衡,就是食物當中「酸鹼度的平衡」。

一個健康狀態的人,身體是呈現弱鹼性的,那就是血液的酸鹼度為 pH7.4,研究發現身體處於弱鹼狀態時,人體內很複雜的生化作用都能發揮到極至,排出廢物和廢氣的速度亦相當之快,不會容易積存在體內。人體呈現酸性或鹼性完全是由於所進食的食物所決定的,假若我們攝取太多酸性食品,導致身體由弱鹼性變為偏酸性,此時,體內參與血液淨化的器官(如肝、心臟、血管、腎臟、胰臟、脾臟)就會逐漸加重其工作負擔,久而久之便導致衰竭而產生各種嚴重疾病。

正如剛才所說,正常人血液的酸鹼度為pH 7.35~pH 7.4之間,一般情況下身體都會自動調節而達到這個水平的,但是,這亦會因為外來的攝入物太多而導致失控。以一般都市生活的人來說,身體血液的酸鹼度為以上所述的程度只是佔很小數目,大多數都是偏向酸性體質。從“虹膜學”讓我們知道,以中國人為診斷例子,眼睛虹膜越偏向淺棕色的時候,就能看出你是偏酸性的身體,相反,顏色越深就能夠看出你是鹼性的身體(假若你剛出生時的虹膜已經是較淺色的話,這有可能是遺傳所導致)。


當你擁有一個酸性身體的時候,你正是處於亞健康的狀態中,如不注意在食物中加以調整,就會影響大腦健康引發其他疾病,在新陳代謝過程中,人體會產生大量酸性物質,而這些酸性物質大都被血液中的緩衝物所中和,不致於使身體環境變為酸性。可是,當人遇到輻射時,身體就會排出鹼性物,從而導致酸性比例增加;大量嘔吐時胃酸損失較多,亦有可能令身體變為鹼性,而且每次餐膳中食物都有其特定的酸鹼度也會影響到人體的酸鹼平衡,這代表著身體酸鹼度的平衡是會受到內在或外來的因素所影響。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