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2月2日 星期一

優質書系列 –飲食中的四大平衡(四)

羅馬書 11:32
因為神將眾人都圈在不順服之中, 特意要憐恤眾人.



飲食中的第二大平衡,就是「精粗的平衡」,科學家研究了許多健康者的生活方式,發現他們所吃的食物都是適中的、簡單的、亦有其混雜性的,既吃動物性食物,也吃植物性食物,可見,吃雜食確實是保證身體健康的重要因素,所謂雜食意思是指:粗精糧混吃,葷素搭配,兼收並蓄,也就是說,飲食上的安排是很多樣化的,五穀雜糧、禽蓄蛋魚、水陸菜蔬、乾鮮果品、魚貝蝦蟹、山珍海味等都要適量地吃一點兒。

其實,雜食也並不是甚麼新的主張,中國古代醫學家早就指出了:五穀為養、五蓄為益、五果為助、五菜為充的科學食品方法。目前西方國家正流行一種稱之為四色飲食,即在每天飲食當中,把不同顏色的食物適當地搭配,四色飲食是指:

白色 ─ 大米、麵粉等穀類食物;
紅色 ─ 各類禽蓄、魚、蝦及其肉製品;
綠色 ─ 菜蔬、水果;
黃色 ─ 大豆、花生等乾果類。

專家們指出,這種飲食的組合不僅能刺激食慾,而且能使肌體獲得全面的營養,防止營養缺乏症的發生,隨著人們的生活水準不斷地提高,不少人只把營養視為肉、魚、奶、蛋、精米、白麵等,而忽視了營養豐富、保健力強的粗糧,從營養學的觀點來看,所謂精糧,其營養價值並不比粗糧更高。據現代營養學測定,同樣一千克的粗糧食物所能提供的熱能,比精練食物較多。而蛋白質含量較高的是蕎麥麵,其次為小米、玉米和高糧米。而大米和白麵為最低;維生素B1、維生素B2及纖維素的含量,精糧相比粗糧,更是少得可憐。

粗食中含有大量的纖維素,纖維素對於大腸產生機械性刺激,使大腸蠕動,使大便變軟、暢通,這些作用對於預防腸癌,與及由於血脂過高而導致的心血管疾病都有明顯的好處。此外,纖維素還會與體內的重金屬和食物中所產生的有害代謝物相結合而排出體外,適量進食纖維素是值得提倡的,不過,若進食過多時對於身體也有不利之處。

首先,纖維素不單只妨礙身體對有害物質的吸收,亦會影響身體對食物中的蛋白質、無機鹽和某些微量元素的吸收,例如:食用煮或炒的黃豆,由於人體對蛋白質的吸收和消化率最多只有50%,但是,當把黃豆加工成豆腐後,吸收率就馬上升至90%,其原理在於加工後破壞了豆中的纖維成份,長期進食高纖維性食品亦會使身體的蛋白質吸收受阻、脂肪攝取不足、微量元素缺乏,因而造成骨骼、心臟、血液的功能損害,降低人體抗病的能力。


營養學家建議,一個健康的成年人每天的纖維素攝入量以每天30克為宜。蔬菜中纖維素較多的種類是:韭菜、芹菜、南瓜、苦瓜、紅豆、空心菜(通菜)、黃豆、綠豆等。每天大約吸收約200 ~ 300克便已經足夠。

沒有留言: